首页 资讯 正文

(碳路中国)大连最大传统火电厂“变形记”:40年燃煤老厂的绿色转型之路

体育正文 75 0

(碳路中国)大连最大传统火电厂“变形记”:40年燃煤老厂的绿色转型之路

(碳路中国)大连最大传统火电厂“变形记”:40年燃煤老厂的绿色转型之路

中新网大连6月4日电 题:大连最大传统火电厂“变形记”:40年(nián)燃煤老厂的绿色转型(zhuǎnxíng)之路 作为(zuòwéi)辽宁省大连市最大(zuìdà)的传统火电厂,始建于1985年(nián)的华能大连电厂,当下正在(zhèngzài)“双碳”战略的驱动下经历一场深刻变革:一手积极布局新能源,一手加速优化升级传统能源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,这座传统火电厂不仅全面实现超低排放(páifàng),更成功构建起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,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中的先行者。 图为华能大连电厂厂区图。谷照慧 摄(shè) 技术破局——传统火电的(de)绿色革命 走进厂区,四台火电机组正高效(gāoxiào)运转。颠覆传统印象的是,高耸的烟囱几乎看不到烟气痕迹,空气中(zhōng)也没有煤炭燃烧的气味。 “这得益于我们全面的节能环保(huánbǎo)(huánbǎo)改造。”厂长张君樵向(xiàng)记者介绍道,通过超低排放改造等技术升级,供电煤耗较十年前下降12克/千瓦时,电厂年减排二氧化碳超40万吨,环保排放指标(zhǐbiāo)远优于国家限值,火电机组效率始终保持同类型机组全国领先水平。 控制室内电子屏上实时(shíshí)跳动的环保数据,揭示了(le)其中的奥秘:高效清洁燃烧技术(jìshù)、关键设备升级等一系列举措,显著降低单位发电煤耗和碳排放(páifàng)强度,树立了行业新标杆。“我们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,优化模型、智能建模与控制,实现了配煤的精准化和智能化。”通过这些创新变革,提高了一次能源使用(shǐyòng)效率,不仅有效降低了碳排放,也(yě)为电厂降本增效。 在减排增效的(de)同时,资源循环利用成为绿色转型的新亮点。电厂深度挖掘余热潜力,将机组排汽余热高效回收用于城市供暖,显著缓解了区域热源压力。尤为瞩目(zhǔmù)的是(shì)1号机组完成高背压供热改造后,单机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,发电煤耗大幅降至149克(kè)/千瓦时,远(yuǎn)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电厂连续(liánxù)三年获得中电联全国电力行业对标(duìbiāo)350MW级进口机组对标一等奖、供电煤耗最优奖,2024年度电厂在役四台机组全部获奖。 数据显示,“十四五(shísìwǔ)”期间,通过管理和技术双重发力,电厂累计实现碳排放盈余150万吨(wàndūn)(wàndūn),完成碳交易114万吨,目前仍持有碳盈余约38万吨。这座有着40年历史(lìshǐ)的老电厂,正用持续的技术变革证明:传统能源不是转型的“包袱”,而是绿色革命的“先锋”。 布局(bùjú)新能源——海陆并进的风电蓝图 图为大连电厂厂内风机。谷照慧(gǔzhàohuì) 摄 沿着大连金普(jīnpǔ)新区滨海路驱车而行,连片的风电(fēngdiàn)设备如银色巨帆矗立,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。2021年建成的厂内(nèi)风电项目,不仅是大连市内五区唯一的陆上风电集群,更成为企业布局新能源领域的“先手棋(xiānshǒuqí)”。 在大连(dàlián)普兰店区,由华能大连电厂投资建设的300兆瓦陆上风电项目如期并网发电。数十台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电机组(jīzǔ)在此拔地而起,年输送(shūsòng)清洁电力高达7亿千瓦时。 在深耕陆上风电的同时,华能大连电厂正加速推进(tuījìn)海上风电与光伏项目(xiàngmù)开发(kāifā)。张君樵告诉记者,目前,电厂已经组建专业(zhuānyè)的新能源项目开发团队,积极推进海陆风光项目基地化、规模化发展(fāzhǎn)。企业计划在“十五五”期间,实现周边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投产,形成海陆协同的风电发展大格局。 而在其他新能源的版图上,华能大连电厂更将目光投向了“绿氢”及其衍生品——绿氨、绿甲醇,视其为未来综合发展方向(fāngxiàng)(fāngxiàng)。目前,企业依托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,攻坚(gōngjiān)新型储能等(děng)核心技术(héxīnjìshù)及应用,这些前沿探索,将为能源转型开拓新方向,助力构建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体系。 人才(réncái)引擎——驱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动能 大连普兰店陆上风电(fēngdiàn)I项目工程全貌。谷照慧 摄 在全球绿色转型(zhuǎnxíng)的(de)时代浪潮中,华能大连(dàlián)电厂精准锚定发展方向,将人才资源视作破局关键,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形成“人才培养—技术研发—产业转化”的生态闭环,为(wèi)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提供人才与技术双支撑。 人才兴则发展兴,人才强则发展强。过去五年,企业累计招聘应届毕业生近百人,其中多数(duōshù)为能源、自动化等相关专业。新员工入职后,需在生产一线强化两年实践(shíjiàn)培训,通过“理论学习+实操训练+项目实战”的(de)三维培养体系,成长为懂技术、会管理(guǎnlǐ)的复合型人才。 “一个(yígè)成熟的技术骨干,需要多年沉淀。”张君樵表示,唯有将人才作为“第一资源”,才能让老工业基地(jīdì)的齿轮在“双碳”时代转(zhuǎn)出新生机。 从单一发电企业,到发展成集供电、供热、新能源开发为一体的(de)大型综合性能源企业,从“火电为主”到“风光领跑”......经过多年转型,这座曾以燃煤擎起东北工业脊梁的老厂,如今正以绿色为底色,以人才(réncái)为驱动,在“双碳(shuāngtàn)”新时代书写(shūxiě)新的能源传奇。(完)
(碳路中国)大连最大传统火电厂“变形记”:40年燃煤老厂的绿色转型之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